首页

M女王视频字母圈_国产

时间:2025-05-29 08:44:49 作者:坐一趟高铁,究竟要经过几扇“门”? 浏览量:42287

小伙伴们坐高铁出行时

有没有注意到

从进站到出站

会经过几扇“门”?

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编今天带你

一边数数一边学习

↓↓↓

 

“进站闸机门”

进入火车站候车厅

遇到的第一扇门就是

“实名制验证闸机”

  将有效证件放在实名制检票机识别区域,同时进行人脸识别,票、证、人一致,闸机门会自动打开。旅客也可凭购票时的有效身份证件,走人工通道。

  如果忘记携带身份证,可以在车站的公安制证窗口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或者使用铁路12306App申请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凭此证明也可以刷证进站。

 

“安检仪门”

过了闸机,下一步来到

“安检仪门”

携带的所有行李物品

都要接受安全检查

  部分车站设有便民寄件柜,如果发现不小心携带了限制携带物品,旅客可以根据需求自助办理物品邮寄。

  安检时,请依次排队,不扰乱现场秩序,主动脱帽配合检查,检查完毕后快速通过。

 

“检票口门”

进入候车室

通过车站显示屏

快速找到对应检票口

接着就来到了

“检票口门”

各站开始检票时间和停止检票时间不同

请注意听广播或看车站显示牌公告

  检票时,请站在黄色地标线后方,刷证依次通过。如有疑问,可以现场咨询人工检票口工作人员。

  没赶上火车时,请别着急,符合条件的旅客可以通过铁路12306网站、App或车站人工窗口,办理车票改签业务。

 

“高铁列车车门”

过了检票口

接下来就是

“高铁列车车门”

  车厢前后基本设有两个车门,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座位号,选择距离座位更近的车门上车。如果乘坐重联的动车组,注意8车厢和9车厢不相通。

  高铁列车车门是由司机集控开关,不能擅自推拉车门,也不能随意触碰车门附近的按钮,注意文明乘车。

 

“车厢门”

登上列车

来到座位前

我们还会遇到一扇门

“车厢门”

  通过门设在车厢两端,分为电动感应和手动按钮两种模式,是隔音降噪的好帮手。

  带娃的旅客通过内端门时,请注意照顾好身边的小朋友。

 

“卫生间门”

乘车时

旅客经常需要使用

“卫生间门”

动车组列车一般设有

普通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

  采用手动开关的卫生间门,把手向上的门需要侧拉打开,把手横向的门需要下压并往里推。

  无障碍卫生间的门一般采用电动开关方式,只需轻轻按下电动按钮,就会自动开启和关闭。

  进入卫生间后,切记旋转上锁,将门彻底关闭。

 

“出站闸机门”

到达目的地

经过的最后一扇门是

“出站闸机门”

旅客可以直接刷证出站

或走人工通道出站

↓↓还可能会遇到这些门↓↓

“候车厅单向出站门”

  旅客进入车站后,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出站,可以通过单向门出站,再次进站需要按进站流线重新安检。

“无障碍电梯门”

  依靠辅助器械出行的旅客,可预约重点旅客服务,工作人员会提供乘坐电梯快速到达站台服务。

“中转换乘门”

  持联程车票的旅客,可以根据指引标识,进行中转换乘。

坐一趟高铁

你还见过哪些门?

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策划:董畅 赵熳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四川记者站(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成都客运段、成都车站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赵熳 向阳 韩文婷 简艳 刘晓

  视频:韩文婷 韩旭刚

  (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4月15日,中俄青少年友好画展在北京举行,中俄友好人士、媒体代表等近百人参观画展。2024年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同时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图为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中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库利科娃一行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袁敏道陪同下参观中俄青少年友好画展。

中国影视剧“出海”刮起“西北风”

秸秆的处理一直是困扰乡村的难题。2015年,东林村投资4500万元,在村里建起万吨级秸秆饲料加工厂,配备有秸秆粗饲及TMR全加饲料二条生产线。并投资1000余万元从韩国引进10台套稻麦秸秆收集设备。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4.5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

75年栉风沐雨、75年砥砺前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走出了一条从我国国情出发,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法国导师“空降”沈阳国际泵道公园 中国首批“带证”泵道教练在沈开训

“常规石油可以自由流动,钻井到了油层,石油顺着管道就流出来了。页岩油可不是。要在3000多米以下的地层,精准钻进1.5米左右厚的油层,再用高压压裂,才能从石头缝中压出油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副经理李文波介绍。

香港海洋公园ESG考察交流团座谈会在昆明召开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吴志才立足政策、现实、学术等层面,提出数字化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即让数字技术介入乡村地域系统的人、地、业要素,通过数字连接、数字建设和数字转型塑造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一是培育“新”农人,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从而带动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实现数字在乡村内部与外部的双向流动。二是打造“新”农村,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发力,完成硬件与软件的双重塑造。三是发展“新”农业,实现从乡村传统农业到乡村现代农业再到乡村未来农业的三段跨越,用数字化推动传统农业“两端延伸”。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